玉粽袭香千舸竞,艾叶黄酒可驱邪。 骑父稚子香囊佩,粉俏媳妇把景撷。
—— 《端阳采撷》
又到一年端午时,对一群自称“吃货”的我们来说,端午是不是就意味着阵阵诱人的粽香,口口酥软的粽粑呢?其实关于端午节,还有许多的也许渐渐被人淡忘的东西呢。
端午节,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,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因仲夏登高,顺阳在上,五月是仲夏,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,故五月初五亦称为“端阳节”。此外端午节还称“午日节、龙舟节、诗人节”等。当然还有一种我们熟知的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端午节的来源—— 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。

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, 他忧国忧民,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,但因他为人正直,不能忍受官场昏暗而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。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放逐,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。悲痛的人们急忙赶来,划船打捞屈原,无果,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,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……于是也演变成端午两项最具代表性的活动,赛龙舟和吃粽子。
此外,还有一些习俗,也许我们不是很熟悉,那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1.挂艾枝,悬菖蒲。洒扫庭院,端午也自古被称为“卫生节”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,有预防疾病的功效,并用菖蒲、艾叶等制成花环、佩饰,妇人争相佩戴,用以驱瘴。
2.佩香囊。端午节小孩佩香囊,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,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作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小巧可爱。
3.喝雄黄酒。人们喝雄黄酒,为小孩子在脑门、手腕、等处抹上雄黄酒,据说,这种做法可以避免虫蛇的侵扰。
4.栓五色丝线。《风俗通》记载:“五月五日,以五彩丝系臂,名长命缕,一名续命缕,一名辟兵缯,一名五色缕,一名朱索,辟兵及鬼,命人不病瘟”。因为中国古代崇敬五色,以五色为吉祥色。
5.悬钟馗像。钟馗捉鬼,是端午节习俗,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。
……
也许随着时代的变迁,有些习俗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,但我们一定要了解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,这片黄土地,养育着我们,也一直会保有着传统的记忆。

又逢佳节,倍思亲。独在异乡的我们会不会黯然神伤?可是不要忘记还有后勤服务中心,特意准备了粽子哦,碧绿的粽叶裹住思念,蒸煮出记忆深处的清香,等你尝一口,不想让你滴落相思泪,因为在南华,后勤服务中心这里,也有爱,也有陪伴。